可持续纤维联盟(SFA)|全球可持续天然纤维大会发起单位
可持续纤维联盟(SFA)是一家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其宗旨在于降低羊绒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牧民生活的稳定,满足更高标准动物福利要求,并与供应链各方携手合作,将牧民与全球时尚行业品牌及零售商紧密联结。
一
SFA 简介
SFA(Sustainable Fibre Alliance,可持续纤维联盟)是一个由供应链参与者、利益相关方和行业专家组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其工作宗旨在于确保羊绒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SFA标准全面覆盖了羊绒纤维从牧场养殖、加工制造到贸易的整个供应链过程。其成员遍布全球11个国家,涵盖了贸易商、加工商、纺纱商、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品牌和零售商等各环节参与者。

二
SFA 成立背景
当前,羊绒行业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国际市场对奢侈纤维需求的不断增长,山羊养殖数量急剧增加。然而,较差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气候变化导致牧场过度放牧和退化,严重破坏了家畜与当地野生动物的生态平衡。



三
SFA 发展历程
自2015年起,SFA已走过八年历程:
8个牧民组织采纳了上述准则,涵盖蒙古7个地区的346个牧民家庭;
SFA科学技术委员会(STC)成立;
在乌兰巴托举行了首次国际SFA会议,吸引了12个国家的160名代表参与。
首次依据《家畜养殖行为准则》和《草原管理行为准则》进行认证;
SFA颁发首届可持续发展奖;
超过30万只羊绒山羊生产了75吨认证纤维。
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考察,评估SFA在该地区的扩展情况;
制定《清洁纤维加工行为准则》;
SFA参加了首个羊绒追溯区块链试点项目。
SFA与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ICCAW)联合制定的《绒山羊福利行为准则》(Cashmere Goat)在中国各地推出;
SFA推出Covid新冠行动计划以帮助牧民和供应链参与者渡过难关。
SFA成为ISEAL社区成员;
SFA会员企业数量达到50多家;
通过SFA的监管链追踪的认证纤维超过1500吨;
首批SFA认证的吊牌出现在蒙古和欧洲的商店里。
覆盖范围扩大到中国的15,000个农场和蒙古16,000多个牧民家庭;
推出全球SFA羊绒标准。

四
SFA 五项原则
SFA羊绒标准概述了负责任羊绒生产的五项全球原则:
-
有效管理
-
体面劳动
-
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
-
动物福利
-
纤维质量改进

五
SFA 标准架构
SFA可持续羊绒标准要求从牧场到最终企业间交易环节的卖方的一系列场所须通过认证。同时,SFA设立了监管链(CoC)系统,用于记录并追踪认证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
-
牧场需依据SFA与ICCAW联合制定的《绒山羊福利行为准则》(Cashmere Goat Welfare Code of Practice)进行认证。
-
羊绒供应链初加工和后续阶段则需遵循纺织品交易协会(TE)的《含量声明标准》(CCS)进行认证。
监管链(Chain of Custody, CoC)是一个追溯系统,用于追踪原料从认证农场到最终产品的流动情况,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产品流动得到验证。实施监管链的方法包括签发范围证书(SC)和交易证书(TC)。
《含量声明标准》(Content Claims Standard, CCS)是纺织品交易所(TE)发布的监管链标准,用于核证产品中某一原料的含量。该标准构成了TE所有标准的监管链要求,也是SFA标准监管链的基础。
范围证书(SC)是认证机构审核并符合《含量声明标准》后颁发给企业的证书,表明该企业场地具备生产符合特定标准商品的资质。SFA可持续羊绒的SC有效期为一年,需进行年审。
交易证书(Transaction Certificate, TC)是由认证机构签发的证书,用于证明从一家企业运往下一家企业的羊绒符合SFA标准。货物所有权每次发生变化时,都会签发TC,并确保其明细与发票、货运单据相符。销售方企业需向认证机构申请TC,并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包括货运单据、发票和投入认证产品的TC。认证机构确保企业的投入认证产品足以生产TC上的订单。

六
SFA 认证数据
截至2022年底,除生产者团体外,SFA已拥有来自11个国家的59个成员。
截至2022年底,除生产者团体外,SFA已拥有来自11个国家的59个成员。此外,SFA已认证了超过60,000只山羊;在蒙古国认证了93个牧民组织,覆盖10,000多个牧民家庭,涉及720吨原料纤维;在中国认证了15,000个农场。